為了更好地推動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第二階段建設,進一步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2017年1月7日,附屬東直門醫院在國際部舉行了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十三五”建設規劃論證會暨研究機構授牌儀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王思成處長、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屠志濤局長,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督導組專家孫塑倫教授、劉保延教授、胡鏡清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李平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趙性泉教授以及基地重點病種和平臺負責人、骨干,研究機構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30余人參加了會議。我校徐安龍校長、科技處負責人姜苗、副處長華茜代表學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附屬東直門醫院王耀獻院長主持。
“十三五”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也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的關鍵時期。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作為中醫藥繼承創新的重要陣地,是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附屬東直門醫院自2009年啟動基地業務建設以來,以“打基礎、建機制、謀長遠、見成效”為基本思路,以病種研究為核心,以科研規范和高水平人才培養為兩翼,圍繞基地重點病種缺血性中風、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腎病和拓展病種慢性乙型肝炎、膿毒癥開展了持續深入的研究,醫院在加大對重點病種研究的投入和加強科研條件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的科研運行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順利完成了各項業務建設任務,并于2016年分別通過了臨床科研信息系統、倫理審查平臺、重點病種研究和基地綜合驗收,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達到了預期的建設目標。
會上,附屬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首先代表醫院感謝參會領導、專家長期以來對醫院基地建設的大力支持并簡要介紹了本次論證會的目的和意義。田金洲副院長詳細匯報了基地“十三五”發展規劃(草案)的主要內容。徐安龍校長代表大學為五個新成立的校屬III類研究機構(基地病種)授牌并頒發研究所所長聘書。隨后,五位研究所所長從機構組成情況、研究方向、任務分工、預期目標和考核指標五個方面簡要介紹了研究所的“十三五”規劃。與會專家和領導充分肯定了附屬東直門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十三五”發展規劃(草案)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及時性,同時也提出了很多針對性意見和建設性意見。
孫塑倫教授指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依托醫院進行建設,要注意處理好醫院、基地和研究所建設的相互關系;要認真地總結基地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加強平臺建設,取長補短,并積極準備國家中醫臨床研究中心的申報工作。胡鏡清教授建議基地未來規劃應進一步突出“國家示范性”的影響力和作用。李平教授指出基地病種研究要加強中醫特色的提煉。姜苗建議在基地規劃中應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王思成處長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腦血管病研究所、神經變性病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充分體現了大學對基地業務建設的大力支持,基地規劃中創新機制的探索是重中之重,未來要走研究型醫院建設的道路,要建設成為全國疾病防治的研究中心,要把醫院打造成為中醫臨床研究的“國家隊”,要站在全國的學科發展的領域,展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屠志濤局長表示大力支持附屬東直門醫院基地“十三五”規劃的落實,建議在規劃中體現2016年國家醫療改革的特點,要勇于提出新的思路,更好地發揮附屬東直門醫院的科技創新作用,未來要有1~2個病種爭取能夠成北京市的疾病防治辦公室,引領該病種的臨床診治和科技創新。
最后,徐安龍校長就論證會做了總結發言,對附屬東直門醫院的基地建設、學科發展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希望下一步工作重點要瞄準成功申報國家中醫臨床研究中心為目標。同時對基地規劃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目標要高,要引領中醫藥臨床研究和學術的發展,二是要做出中醫特色,三是政策要實,各項保障機制要落實。
最后,王耀獻院長代表醫院向與會領導、專家對基地“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并要求相關負責人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對規劃內容進一步論證修改完善,要下真功夫,拿出硬本領,做出新成效。
?。ǖ谝慌R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