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清華大學考察。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清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向全國廣大青年學生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們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流大學,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北京中醫藥大學全體師生通過多種形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今天上午,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參加了北京市教育系統集中學習。下午,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上,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繼續對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學習和研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廣大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中醫學院方劑教研室教授張林說,我在北中醫讀書十余載,在母校又執教十五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正如總書記所說“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要致力于提升自我、勇于創新、挖掘自己和學生所具備的潛力,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努力創造有利于學生潛力迸發、德智體全面成長的條件和環境,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奮斗終生。
中醫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裴楓同學表示,當代青年是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的中堅力量,是中華民族的未來,時代賦予我們新的重擔,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勇于肩負重任。時代呼喚青年人前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青年一代要為建設更美好的中國拼盡全力,勇擔重任。
中藥學院中藥炮制系黨支部書記譚鵬說,作為青年教師,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中醫藥人才。中醫藥事業正面臨著發展的大好機遇,我們要勇擔中醫藥傳承發展的重任,為建設有中國特色中醫藥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貢獻力量。
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欣怡說,作為一名高校教職工,我要謹記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文化自信和中醫藥專業自信,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引導莘莘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針灸推拿學院專職輔導員石森表示,作為新時代輔導員,要時刻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將思政教育“大道理”與學生日常管理的“小事情”相結合,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滲透性。努力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引導學生堅定信仰,腳踏實地,發揮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譚粵軍同學說,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我們生逢盛世,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條件,發揚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錘煉意志、提升素質、鍛煉能力、腳踏實地,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文化升華自己,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在時代潮流中扛起重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袁和靜副教授說,中國青年必須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立大志首先需要愛國愛民,愛國首先要了解國家的歷史和黨的歷史,特別是“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明大德需要錘煉品德,特別需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大才需要勇于創新,特別是在專業學習、科學知識、理論原創和科技進步中探索新領域和新知識。擔大任需要實學實干,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國家中醫國際傳播中心教師王印螺說,一流的高校離不開一流的教師隊伍,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堅守初心,忠于初心,始終不懈地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