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至23日,我校中藥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赴山東沂蒙老區開展科智扶貧系列活動。實踐團成員包括中藥學院黨委書記劉雯華、院長雷海民、中藥學院李強教授、黨校辦、對口支援辦公室侯偉鋒、中藥化學教師黨支部書記劉永剛、中藥化學研究生第一黨支部書記張薇。此次暑假社會實踐是中藥學院黨委自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科智助力沂蒙老區人民的又一幫扶行動。
實踐團首先來到臨沂大學沂水校區參觀了山東省沂蒙柘木研發中心,并對山東北柘藥業技術研發中心、沂蒙柘木研發中心產學研平臺的建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隨后,雙方圍繞柘木產品開發進行了座談交流。劉永剛教授作為柘木研究和產業開發專家團隊成員,介紹了自己從事柘木研究4年來的主要成果,包括科研項目、學術成果、學生培養、創新創業以及科技部重點項目轉化成果等。雷海民院長表示,要重視柘木的獨特性和新穎性的研究,聚焦特色,注重柘木文化建設,打造柘木品牌,使柘木產品系列化。
劉雯華書記介紹了中藥學院黨建工作的經驗和成果,對劉永剛教授長期堅持對口支援、服務沂蒙的情懷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指出將黨建與科技專家智力幫扶相結合,不僅豐富了黨建活動形式,切實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進一步推進兩校之間的科技人才交流和優勢互補,傳承紅色基因,發揮專業優勢,更好地推進柘木產業開發,將科技力量書寫在沂蒙大地上。
為進一步加強校際之間的科研和學術交流,座談結束后,雙方簽署了中藥學院中藥化學教師黨支部、中藥化學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和沂水校區教學科研黨支部的支部共建意向書,并舉行了支部共建揭牌儀式。今后雙方將充分發揮黨建優勢,把黨建工作與科技幫扶相結合,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集中優勢力量,用創新實踐源源不斷的在沂蒙大地發揮中醫藥力量。
此外,暑期社會實踐團還考察了柘木種植基地,并與當地企業進行了座談,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領域探討助力沂蒙山區發展建設。
沂蒙山區具有“天然藥庫”之稱,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中藥材產業也已有一定的歷史和規模。但在其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缺乏專業技術指導、標準化基地建設緩慢等一系列問題。我校中藥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組建了一支思想覺悟好、科研水平高、成果轉化能力強的專家團隊,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建立基地、助醫助藥等舉措,精準對接沂蒙山區。經過近4年的持續幫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扶貧效果,也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有實效、可復制的中醫藥科智精準扶貧之路。
(中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