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凍傷中醫診療指南》(T/CACM1235-2022)發布,該《指南》旨在推薦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凍傷中醫診斷與治療方法,指導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規范使用中醫藥進行臨床實踐,加強對凍傷患者的管理。
《指南》明確了凍傷的病因病機,為寒冷之邪外襲,或者素體陽虛,復受外寒侵襲,寒凝肌膚,肌體失于溫煦,血脈失于通暢,氣血凝滯,經絡阻塞所致。凍傷的中醫治療原則為溫通散寒,補陽活血。Ⅰ、Ⅱ度凍傷以外治為主;Ⅲ、Ⅳ度凍傷應內外合治。全身性凍傷病情危急,應立即復溫,采取綜合措施搶救。
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院長裴曉華是《指南》主要起草者之一。他介紹說,凍傷是冰雪運動中較為高發的損傷,《指南》的出臺,能夠對凍傷進行預防、調護和治療,為冬奧健兒保駕護航,助力中醫藥服務冬奧。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辰表示,凍傷是中醫外科的優勢領域,《指南》的發布對于健全標準體系、發揮中醫藥優勢特色具有重要作用。在冬奧會舉辦之際,《指南》的出臺對于促進學術交流傳播、推動中醫藥全球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