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中藥學院研究員雷海民、副教授王鵬龍課題組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同時發表中藥復方物質基礎研究新成果。
該課題組受啟發于中藥復方水煎過程中有效成分間相互作用,發現肉桂-黃連藥對中的有效成分肉桂酸和黃連素可以發生自組裝,并對肉桂酸-黃連素自組裝體進行單晶培養,獲得該超分子的單晶X-Ray數據,直觀的解析有效成分間自組裝的堆積過程和誘導自組裝發生的弱鍵類型,該現象同時被課題組正在開展的大黃-黃連藥對研究中發現的大黃酸-黃連素自組裝體晶體結構所確證。進一步研究發現,肉桂酸-黃連素自組裝后對于臨床多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顯增強,揭示中藥復方配伍增效與有效成分間自組裝形成超分子存在相關性。
肉桂-黃連藥對相關藥效物質基礎相關研究論文《Self-Assemblies Based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Berberine and Cinnamic Acid for Adhesion-induced Inhibition Multidrug-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已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DOI: 10.1021/acsami.9b17722(IF 8.4);
大黃-黃連藥對相關藥效物質基礎相關研究論文《Self-Assembled Natural Phytochemicals for Synergistically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from the Enlighten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已在線發表ELSEVIER的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9, 10.1016/j.apsb.2019.12.014(5.8)。
該結果是課題組在前期發現黃連解毒湯有效成分自組裝現象ACS Nano , 2019, 13, 6, 6770-6781的基礎上延續和深入,有助于闡明配伍理論指導下的中藥復方物質基礎真實形態,以新的視角揭示配伍理論的科學內涵。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No. 81603256)、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 7202116)、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托舉項目(CACM-2018-QNRC2-B08)、北京中醫藥大學杰出青年基金和岐黃創新團隊的資助(BUCM-2019-JCRC002和2019-JYB-TD005)。
中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