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書院第五期培訓班開班暨王琦書院及九體醫學展館開館儀式在和平街校區舉行。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秦懷金,空軍軍醫大學樊代明院士,《光明日報》社原總編輯、北京中醫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敬天林,王琦書院院長、國醫大師王琦院士,我校黨委書記王瑤琪等多位領導,以及包含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海外名中醫、王琦院士高徒在內的八十余位王琦書院學員參加活動。
開班式上,王瑤琪書記代表北京中醫藥大學向長期以來支持我校發展,關心關懷九體醫學健康中國計劃實施以及王琦書院發展壯大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向蒞臨的各位專家、業界同仁、學員、媒體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王瑤琪書記表示,展館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為展現王琦書院辦學理念、建設思路,以及中醫體質學40多年來研究發展和推廣應用成果而建設的科技展廳。圍繞王琦書院“發經典之奧義、融現代之新知、匯百家之言論、暢自由之思想”的辦學宗旨,旨在打造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學術園地,岐黃道術,勤求博采的學習高地,以及大醫精誠、厚德濟生的展示基地。九體醫學展館全面介紹了中醫體質學思維模式的發展變化,勾畫了九體醫學健康中國計劃的宏偉藍圖。她希望王琦書院和九體醫學展館,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中醫藥振興發展,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為實現健康中國、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王琦院士在講話中提到,黨和國家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春天,書院的開辦離不開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兩個展館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不僅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外展示的窗口,也是中醫藥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縮影,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樊代明院士高度肯定了王琦書院以及“九體醫學”對中醫藥學、對健康醫學以及對生命科學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指出,中醫重視整體,現代科學的發展注重降維的思維,要不斷地將二者進行整合并回到整體,閉環式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真理。
秦懷金副局長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實施了一系列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動中醫藥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工作,出臺了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和人才發展規劃,深入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持續推進中醫藥人才工作。他強調,當前中醫藥發展最需要的是人才,特別需要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中醫藥行業的高層次人才要心懷“國之大者”, 珍惜難得的學習培訓機會,強化戰略思維和創新思維培養,深入開展創新性創造性實踐,努力成長為行業領軍人才,引領和帶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在開館儀式后,各位領導和與會嘉賓參觀了王琦書院展館和九體醫學展館。王琦書院展館由前廳、黃帝內經、第一講、拜師堂、藏書閣、多功能廳六個板塊構成。
九體醫學展館分為引言、古今中外比較、大事記、三大科學發現、全生命周期健康維護、健康中國、國際共享等7個板塊,全面介紹了中醫體質學從研究人的“病”到研究病的“人”的思維模式轉變、中國人九種體質的發現、調節體質防控慢病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維護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成果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慢病防控中的轉化應用和國際影響,并勾畫了“九體醫學健康中國計劃”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