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抗擊疫情,我校多家臨床醫學院派出大批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奔赴抗擊疫情最前線。與此同時,在京的醫護人員們也堅守在醫療一線,做著首都人民健康的護衛者。
隨著新學期開啟,為確保特殊時期臨床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臨床教學同質化管理,我校啟用全新教學模式,首次以臨床學系為抓手,開啟本科臨床課程線上教學。這些奮戰在醫療一線的白衣衛士們,在做好臨床醫療工作的同時,積極投入到教學一線,克服困難,全力準備,保證了特殊時期臨床教學全部正常開課,彰顯了新時代白衣衛士的使命和擔當。
開學第一周,我校10家臨床醫學院同時開啟線上教學。北中醫師生“云端”集合,本周內共開設本科臨床課程111門次,上課臨床教師169名,覆蓋43個班級、2103名學生。
第一臨床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承擔著10個班級的16門課程、近500名學生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是10個臨床學系的牽頭單位。院領導采取多種方式組織10個臨床學系主任、19個教研室主任及200余位授課教師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廣拓教學思路、梳理教學資源、商議授課安排、探討教學方式,為線上教學做好充足準備,并制定在疫情期間具體的教學工作方案及教學質量督導方案。
中醫內科學臨床學系的老師們領會學校通知精神,研討線上開課方案,就中醫內科學的教學任務、線上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材選用、課程考核辦法等方面進行逐一梳理,廣泛收集網絡教學資源,反復研討,數易其稿,并將案例式教學融入其中,注重中醫臨床思維的訓練。采用了學生自學中國大學慕課教學內容和微信群互動答疑的方式,結合疫情講授肺系疾病,指出了經典著作對現代臨床的重要價值,鼓勵同學要提高中醫理論知識水平,堅定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
中醫骨傷學系教學團隊為這次特殊時期特殊的授課方式做了充分的準備,從授課形式到授課內容,團隊成員反復研討,與遠在外地的同學們反復溝通和征求意見,以確保授課的效果和質量。學系精選骨干教師齊心協力,認真錄制課程視頻及授課音頻。為了避免授課當天BB平臺網絡擁堵,學系同時啟用微信公眾號平臺,提前把講課資料通過兩個公眾平臺同時推出。學系還成立了“疫情教學服務突擊隊”,由在讀研究生擔任組長,分別對口服務課程上傳、視頻剪輯、同學問題收集等工作。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使用企業微信和微信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語音直播,組成“線上教學在線答疑專家團隊”一起督導、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中醫兒科學臨床學系在系主任帶領下,通過多種途徑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討與教學方法創新,完善教學設計。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大學BB平臺,充分發揮中國大學MOOC公共平臺及中醫兒科學慕課的資源優勢,結合微信群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推送學習資源、組織微視頻、音頻輔導答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利用問卷星隨堂測驗及時評價教學效果并及時在班級微信群反饋結果,檢驗學習成果,保證教學進程不延誤,教學質量不降低。
中醫婦科學臨床學系此次線上教學任務重,共牽頭9家臨床教學醫院22個班次的課程。學系組織各教學單位優秀的臨床一線授課教師,緊急完成了《中醫婦科學》的視頻錄制。此次錄制,填補了我校中醫婦科臨床學系在線課程的空白,具有中醫婦科臨床學系特色,能滿足今后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中醫婦科臨床在線授課需求。開學第一天,由中醫婦科學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學秘書、授課教師共同給2016級實驗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課,內容講授、隨堂測試、經典故事、測試反饋貫穿其中,學生對于醫學知識和醫德醫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針灸學系全體成員認真學習領會學校通知精神,積極研討線上開課方案。針對針灸學的教學任務、線上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材選用、課程考核辦法、教學日歷、學生須知等方面進行逐一梳理,反復研討。學系還結合當前疫情,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針灸學系常務主任在第一周開課之前寄語學生:“針灸學是各位同學未來從醫路上的重要基礎,讓我們一起努力學好針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并提供了大量的針灸防控新冠肺炎的有關國家、學會的指導建議,分享了中國針灸學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第一版)》,幫助同學樹立學好針灸的信心。
診斷學系和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系此次承擔課程種類繁多,兩個學系共承擔7門課程,涉及6家臨床教學單位,平均每門課程上課班級10余個。面對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診斷學系成立了由學系主任單位成員牽頭的教學方案指導小組,對現有各種校內、校外授課資源進行規劃整理,積極籌備。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系中各單位相互配合,反復多次研討,共同制定了開課方案,幫助各相關單位上傳資料,指導平臺使用,共享教學資源。面對抗疫過程中中西醫治療效果的爭論,學系中的老師們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協同取效,在課程中要更好地體現出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思路。同時,也期待培養更多的中西醫結合人才,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系全體教師在接到任務后立即行動起來,集體討論教學方式,并分享各類在線教學平臺和軟件的使用經驗。教師們在線認真討論了直播教學的每個步驟、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在開課前3天,學系將講課課件、預習材料傳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預習,為正式開展線上教學作好充足的準備。中西醫結合外科學系主任親自講授《西醫外科學》的第一次課,學系副主任及委員均在線觀摩。通過微信群與同學們進行線上授課和交流,以課件為基礎,采用講授式與案例式結合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在互動中,學生與教師熱烈互動,情緒高漲,并紛紛表示通過線上授課,受益匪淺。
推拿學臨床學系整合其所屬各臨床基地推拿教學資源與技術,全力開展教學視頻錄制。同時還加緊進行課程建設,包括在線集體備課,綜合學情分析,統一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論證教學內容,規范教案書寫,完善PPT制作,監督視頻錄制和細化考核方式,應用北京中醫藥大學BB課程平臺,結合多種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和學習交流軟件,針對10個班級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課程教學進度和質量。
第二臨床醫學院
第二臨床醫學院組織針對本科教學的不同層面教學專題會議,對本學期300名本科學生、6個授課班級開設的28門理論必修課逐項落實開課前各項準備工作。對27門使用BB平臺課程進行了全程測試;以課程為單位建立27個課程群,全部授課教師、班主任、教辦管理老師全覆蓋分別進群;制定院教學督導方案,每門課程與2位督導專家對應,建立督導專家微信群,制定在線督導評分表。另外,為避免BB平臺等在使用中出現問題,各教研室采取中醫在線、騰訊課堂、百度云等多種形式做到兩手準備,確保線上教學如期順利進行。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實現線上形成性評價,確保教學質量。教育處將各教研室制作的導學內容在全院推廣,以幫助老師們盡快熟悉網絡教學的特點,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教研室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同學們也紛紛提前預習,做好學習計劃,停課不停學,真正“忙起來”!
由第二臨床醫學院牽頭的中醫皮膚科臨床學系,涉及我校4家臨床學院的10個班級學生,此外4家單位有3個留學生班級,教學采用3套不同的教材。但學系很快達成一致,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錄制不同版本的視頻課程。在集體備課中提倡加入臨床病例分析、科研成果入課堂、中醫辨證思維、中醫特色治療等,以便更好地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培養臨床思路。此外,學系還打破常規,于開學首日以直播的方式為學生做一堂先導課,讓學生在學習之前了解本次線上教學的特點、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教學特色等,此種形式也得到同學們的廣泛好評。
中醫眼科學臨床學系在開課時間緊、任務重、中醫眼科學網絡相關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緊急組織各單位教研室帶領優秀教學團隊在短短1周時間內按教學大綱要求錄制出一套完整的《中醫眼科學》網絡授課視頻,視頻共計60個,填補了中醫眼科學網絡視頻教學的空白。各教學單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絡授課形式,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在線教學方案,開課第一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第三臨床醫學院
第三臨床醫學院主要承擔我校國際學院和臺港澳中醫學部學生的臨床課程授課任務,這兩個學院(部)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存在時差,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因本國網絡極不穩定,不能夠利用我校目前所提供的教學平臺學習。面對這樣的挑戰,第三臨床醫學院通過視頻會議平臺召開了新學期課程教學工作研討、遠程線上教學籌備會議。各個教研室按照大學及醫院的部署積極準備授課資源、探索授課方式以及形成性評價方式等,及時發現問題并與學生所在學院及班主任密切聯系,利用特定郵箱保證把教學資料發給學生,并認真設計學生返校后的一對一補習方案。
中醫外科學臨床學系充分發揮學系特色和優勢,著力做好特殊時期、特殊模式教學工作的籌備、實施、教學質量保障等工作。學系主任采用線上的方式帶領學系教師展開討論和交流,征集各學系副主任、委員的建議,對延期開學期間學系教學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包括對教學平臺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質量的督導等各環節內容進行討論,遴選出了優質的線上課程,制定了學系的開課方案。開學首日,中醫外科學系還專門制作了導學資料,全力以赴上好“開學第一課”。
第六臨床醫學院
第六臨床醫學院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由院領導帶領科教科立即組織教研室落實大學會議精神,快速啟動線上授課籌備,征集授課方法、授課形式,正式開啟《中西醫臨床醫學概論》線上授課準備。醫院專門組織了理論授課試講和集體備課,與相關教研室、授課教師討論授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論證開課方案的可行性。本次授課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在線課程資源、微信群精講和大學BB平臺結合的形式進行,學生反響良好,上課氣氛融洽,積極參與討論提問環節。
中日友好臨床醫學院
中日友好臨床醫學院在疫情爆發期間,不斷增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一線,醫院內醫療任務繁重、各科室人手緊張。但在接到特殊時期教學安排的通知后,醫院教育處第一時間做出部署,通過“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組織全院授課老師積極行動起來,授課老師積極錄制課程視頻,反復回看播放,做到心中有底,精益求精。很多老師經常下班后又工作到深夜給學生錄視頻,在網絡平臺上傳課件。所有老師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想把最好的狀態、最好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們。
康復臨床學系本學期承擔我校2016級針康班和2017級康復治療班共6門課程授課任務。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學系迅速成立新學期線上教學工作組,積極統籌全學系力量,全力籌備新學期新教學方案。面對網絡教學資源匱乏的情況,老師們連夜加班,專門錄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視頻,累計完成506學時的授課計劃與教學視頻錄制,按教學進度分批次上線,開課以來師生一致反映教學效果良好。
西苑臨床醫學院
西苑臨床醫學院高度重視特殊時期本科教學工作,院領導親自督促和檢查線上教學布置情況,各個教研室在疫情期間工作繁重,特別是呼吸科有一部分醫護人員赴武漢前線,但對待教學任務毫不放松,老師們經常加班加點,各門課程也均由教研室主任親自掛帥。開課第一周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大家都迸發著向上的力量,在成長為一名良醫的道路上共同努力。
廣安門臨床醫學院
廣安門臨床醫學院西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和西醫外科學四個教研室積極準備,通過網絡直播課的新形式為針灸推拿學院2016級卓越針推班同學們進行“傳道授業”。各教研室主任與課程組長在群里不時協助解答同學們提出的相關問題,師生們在課程群里互動熱烈,高質量完成了“開學第一課”。中醫兒科學課程教研室創新教學形式,采用抖音短視頻平臺形式線上直播課程,同學們反饋積極,表示跟課堂授課一樣生動。
望京臨床醫學院
望京臨床醫學院專門成立了望京醫院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教學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以確保延期開學期間全體學生的教學工作能夠平穩有序進行。各教研室嚴格采用有整體方案、有具體人員分工、有詳細工作記錄、有及時信息反饋的“四有”工作方法。切實保障教學進度不拖延,教學質量不降低。在不減少原有授課內容的基礎上,更改原有的教學方案以適應網上教學,迅速制定網上教學方案。各授課教師使用企業微信、釘釘、騰訊會議等多種網絡平臺與同學們直播互動,同學們學習認真,積極參與,課后互動答疑討論發言積極踴躍。
北京中醫臨床醫學院
北京中醫臨床醫學院積極配合大學各臨床學系開展必修臨床課程的準備工作。開課教研室根據教學任務和大綱完成在線教學方案的制定、組織教師備課、收集線上教學資源、測試網絡授課穩定性、錄制視頻課程、制作PPT、上傳教學資源、建立課程班級群并且指定課程群負責人等籌備工作。同時教育處成立督導組,與課程負責人一同督查上課情況,將督導工作落實到每門課程中,積極有序地開展在線教學活動。
護國寺中醫院
護國寺中醫院積極響應大學要求,認真配合各臨床學系主任制定開課方案,做好開學前各項準備工作。開學首日課程是中醫外科學和中醫婦科學,外科教研組主任及主講教師們、科教科人員提前1小時到達教研室,做好開課前準備。課前,教研組主任與教師一起再次熟悉和演練授課要求、課程安排、流程及操作等事項。為保證線上教學順利進行,特別設立的助教也在微信群中幫助各位老師對同學進行管理。各位老師共同努力,見證了新學期的順利開學,圓滿完成了第一周的線上教學任務。
在本次線上教學準備期間,我校各臨床醫學院、臨床學系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醫院人手緊缺等諸多困難,專門錄制教學視頻11門,制定總體開課方案22個,各學系內部組織各單位制定開課方案100多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借助大學BB 平臺,并充分發揮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等公共平臺資源優勢,推送和上傳學系負責課程的共性學習資源與學習資料。共有535名臨床教師參與線上教學準備工作,全力保障我校臨床教學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