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我校舉行劉渡舟銅像揭幕儀式暨劉渡舟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校長高思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屠志濤、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曹正逵、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劉燕池、醫療處處長郭書文、趙紹琴名家研究室負責人彭建中、“國醫大師”王綿之嫡傳弟子王煦,劉渡舟教授的弟子、學生、再傳及三傳弟子等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我校國際學院院長、劉渡舟教授弟子傅延齡主持。
高思華校長首先致辭,代表學校對劉渡舟教授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贊揚了劉老對中醫藥事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以及他大醫精誠、寬懷仁慈的醫德醫風與提攜后學、甘為人梯的名師風范。高校長表示,學校會全力支持劉渡舟名家研究室的建設工作。
屠志濤副局長高度肯定了劉渡舟名家研究室的工作,認為研究室在建設方面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曹正逵副秘書長深切緬懷劉渡舟教授的貢獻,并對學術思想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高思華校長、屠志濤副局長、曹正逵副秘書長以及劉渡舟的弟子王慶國教授,共同為劉渡舟銅像揭幕。王慶國教授深情誦讀了“祭奠恩師劉公渡舟先生仙逝十年文”,對老師的懷念之情溢于言表。劉渡舟銅像共制作二具,將分別放置于逸夫科研樓五層名家研究室以及圖書館劉渡舟捐贈書柜旁。
我校基礎醫學院院長、劉渡舟教授的弟子李宇航,匯報了劉渡舟名家研究室成立以來的工作進展。他介紹說,研究室自2008年6月正式啟動建設以來,以傳承劉渡舟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為中心,以平臺建設為重點,多角度、多方位開展工作,特別是在國際化傳播、國內培養傳承人才等方面特色突出。經過幾年的室站建設,培養了一批相對穩定的中醫藥傳承骨干,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把研究室建設成為了中醫醫療、教育、科研密切結合的示范陣地,促進了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共享和傳承。
最后,大會進行了學術交流。劉渡舟教授首批弟子高飛教授作了“治疫勿忘《傷寒論》”、傅延齡教授作了“論湯證辨證方法的臨床應用”、李宇航教授作了“劉渡舟臨床辨證經驗的繼承”、陳明教授作了“劉渡舟教授心下痞辨治經驗”等學術報告,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同天上午,劉渡舟教授的弟子、學生、再傳及部分三傳弟子等30余人還前往安葬劉老的福田公墓,舉辦了紀念劉老逝世十周年祭拜活動。
(醫療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