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
喬延江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學術節以“科學與人文”為主題,倡導求真至善,繼承創新。以老師和學生互動,校內和校外互動的形式,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相結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文化知識普及與專業技能提高相結合,展開了廣泛的學術研討和學術爭鳴,是一次有特色的學術盛宴。主要體現在:一是名家演講,引領方向。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張東剛作了“站在新起點進一步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首場報告,介紹了教育部關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工作規劃及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九大體系,并對我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先生作了題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生之學”的第二場主題報告。樓先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生”概念入手,找到了“生生”的文化之源。樓先生強調,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我們學中醫之人要多學習人文知識,多一些人文素養,并以“師天地,心廣大,順自然,致中和”寄語在座師生。全國著名老中醫,我校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
圍繞“科學與人文”的主題,主會場還邀請校內外人文和自然科學專家及各院系教師,研究生代表舉辦了學術沙龍。各位專家及教師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大家一致認為“科學與人文”相互依賴,相互依存,要以傳統文化之精髓來濡養身心,向內求真,向外求善,做到圓融于外而方矩于內,達到內外和諧,知行合一。
二是院系活動,百花齊放。全校共有11個二級單位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活動,他們結合自身學科發展特點,從多角度、多層面、多學科領域研討當前中醫藥學和人文科學的前沿熱點問題。其中,基礎醫學院系圍繞本屆學術節主題,充分動員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廣泛利用國內外學術資源,開展了學術報告、學術研討、研究生創新論壇、優秀論文評比、學術沙龍、參觀調研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30余場;針灸推拿學院結合建院3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國際針灸推拿技法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針灸、推拿、氣功專家學者,進行了30余場學術報告及針法技法演示,受到校友及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中藥學院圍繞局級重點學科特色展示及中醫藥在航天中的應用,舉辦了15場學術活動,開闊了師生的眼界;東直門醫院將“名醫經驗傳承與臨床研究”高級研修班等學術會議納入學術節內容,舉辦了學術報告51場,促進了醫院與各地方兄弟醫院同仁的學術交流;東方醫院特別針對醫院職工舉辦了科研項目申報,常見心理障礙識別與處理等體現人文關懷方面的講座,促進了醫院內外的學術交流。另外,圖書館分會場邀請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眼科專家
三是學生科研,結出碩果。學校一向高度關注大學生科研工作。今年學術節期間,以大學生科研課題成果評審為主體活動,舉辦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學生學術節活動。其中全部由北京市共建項目課題構成的38支課題團隊經過評選,6支課題最終脫穎而出獲得優秀成果獎。
四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學術節期間,各學院相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學術活動,基礎醫學院等7個學院以及管理學院2011級公管團支部等15個基層團支部積極承辦了相關的學生學術活動共23項?;顒觾热輳膫鹘y項目向品牌發展,更加體現了學院文化特色,形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寓教于樂的學術交流平臺,活躍了校園學術文化,擴展了學生們的視野,營造了良好的校園學術氛圍。
閉幕式上還為本屆學術節組織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頒發了組織獎,為2012年度大學生科研課題結題優秀成果獲獎同學頒發了證書。
我校學術節從誕生、發展到成熟歷經14年。今年的學術節,無論在形式上、內容上、規模上還是在專家層次上都具有鮮明的特色。本屆學術節的舉辦,使廣大師生增長了知識,拓寬了思路,開闊了眼界,激發了創新熱情,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圓滿成功。
(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