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
會上,喬延江副校長宣布中心學術委員會成立,并宣讀了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名單。吳建偉書記和徐安龍校長各委員頒發了聘書,同時感謝各位委員對我校和中心的科研工作給予的幫助和大力支持。
中心學術委員會由4名院士和國內外著名中醫藥研究專家共23位成員組成。在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先由中藥現代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屠鵬飛向各位與會委員介紹了中心的發展思路和規劃,隨后各位委員圍繞中心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最后由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做總結發言。
會后,張伯禮院士和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研究員分別應邀給我校師生做了學術報告。張院士以“中藥現代化研究進展”為主線,高屋建瓴地對我國中藥現代化之路做了提綱挈領的梳理,簡明扼要地對我國自實施中藥現代化戰略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作為“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總體組副總設計師,張院士同時對目前及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對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研究重點做了展望。蔣建東研究員則基于我們傳統特色藥物的新藥創制研究做了精彩闡述,著重于突出我們傳統醫藥學在現代藥物研發中的優勢和特色、研究重點和難點等。兩位專家精彩紛呈的報告,引起了現場所有老師和研究生的極大興趣和熱烈討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現代研究中心自2011年7月開始籌建,2012年10月正式入駐我校逸夫科研樓啟動運行。中心的成立,旨在發揮我校中醫藥學科齊全、理論基礎雄厚、臨床實踐豐富等優勢,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臨床療效為基礎,綜合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現代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對常用中藥及其復方進行系統的化學成分、體內過程、配伍規律、作用機制等研究,闡明藥效物質和作用機理;將中藥有效物質及其配伍研制成為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機理明確、質量可控、劑型先進、服用方便的現代中藥;同時探討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徑和生物合成。詮釋中醫藥理論,創制現代中藥,促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目前中心擁有科研人員18人,已初步建成為一個包括中藥化學、生物合成、中藥質量分析、藥理學、藥物代謝、制劑學等在內的學科齊全、設備先進、技術力量較為雄厚的中藥研究平臺。中心運行一年來,已獲得1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支持。
(中藥現代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