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職業需要傳承,未來是你們的,也是你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當你們老邁時,如果你們培養出的學生都是不負責任的醫生,你敢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給他們嗎?”這是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名師,中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張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對學生發出的觸及靈魂之問。
6月4日,張冰教授來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上,以如何理解“大醫精誠”為主題,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她在課上說,“大醫精誠”是中醫藥行業崇高的理想信念,集中體現了中醫人以人民為上、以拯救蒼生為己任的職業情懷。如何深入地理解“大醫精誠”,是每一位中醫大學生都會面對的認識問題,也是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理想信念問題的實際訴求。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梅紅主持
張冰教授從對“醫不自治”的分析切入主題。她結合自己運用中醫藥頑強戰勝病魔的親身經歷,強調醫生必須掌握精湛的醫術,必須具備自醫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她指出,只有對同行、對弟子的醫術有足夠的信任,才能毫無顧慮地把自己的性命托付他們,才是“醫不自治”的真正意義,即“醫不必自醫”。她再次強調了醫生職業是“性命所托”,責任重大。醫患之間是對立統一關系,患者是醫生的一面鏡子,這就是“醫人即醫己”的辯證法。
張冰教授結合自己數十年臨床實踐經歷,對孫思邈《大醫精誠》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了解讀,深刻闡發了“大醫精誠”的時代意義。她列舉了多個親身診療病案作為案例,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而生動地結合起來,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她深情回憶了恩師、國醫大師顏正華的行醫事跡,總結了顏老正人正事,仁人仁慈,以大醫為愿,以弘揚中醫藥為業和“正、仁、醫、藥”的醫德風范,。
最后,張冰教授對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們以仁心仁術濟世救命,讓大醫精髓綿延永續。
京華班和卓越中醫班同學認真聆聽了課程,感觸真切,反響強烈。卓越中醫17級1班的俞邦同學表示,這一課讓我們對醫生職業的意義,以及如何成為大醫有了全新的認識。劉若楠同學表示,只有抱定普救蒼生的遠大志向,扎扎實實為患者負責,在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中才能做到一絲不茍,使自己的醫術不斷精進。17京華2班宋頌同學表示,通過這一課進一步感覺到,唯有讓自己的醫術達到爐火純青,才是對自己和患者負責。李坤峰同學表示,今后要以張冰教授的教導時時警醒自己。
張冰,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名師、教育部國家級中藥學教學團隊帶頭人,國醫大師顏正華的學術經驗繼承人。張冰教授跨專業講授思政課,是我校結合中醫院校學科特色,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也是我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醫精誠’教育教學改革示范點”的一次思政課教改嘗試。該示范點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設立的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示范點,由校黨委書記谷曉紅教授擔任示范點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