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召開了國家級教學團隊暨國家級精品課程——《中醫內科學》教學研討會。副校長王慶國、教務處處長翟雙慶、第一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李澎濤、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務處處長楊惠民、中醫內科學專家田德祿、武維屏及部分團隊成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帶頭人、精品課程負責人王新月主持。
首先,王新月教授介紹了《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暨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人才結構合理,知識層次高,專業素質好,于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團隊承擔了多項教育部、中醫藥管理局的教學改革課題,教學研究成果“中醫臨床學科教學實踐改革創新研究”獲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同時重視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性地提出了實踐教學的三段教學法,創新性地將實訓應用于中醫實踐教學,建立了多指標量化考核體系,建設優秀教材,將PBL教學引入教材,并撰寫了《中醫內科學》雙語教材。其中,中醫內科學課程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臨床教學基地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中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編了21世紀課程教材一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二部,其中包括一部中英文雙語教材。最后,介紹了團隊未來三年建設的目標與規劃。
與會人員對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建設情況給予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對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指導和建議。王慶國副校長指出,我校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擁有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及北京市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等多項榮譽稱號,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屈一指,大學和第一附屬醫院相關領導將全方位給予支持。針對團隊目前建設情況,王校長提出幾點建議:①做好下一階段整體發展目標與規劃;②穩定教師隊伍。在各附院中,要強化臨床醫生的教學意識,可以考慮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保障教師隊伍既具有流動性,又相對穩定;③更加深入進行課程建設。包括教材、課件、教學錄像等,尤其是已故及健在老中醫專家的授課錄像、錄音的補救工作,注意進行有序編寫和整理,做到“拆開成件,組合成套”。④教學方法改革。首先要重視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其次要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尤其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技能的培養;再次要重視學生中醫思維的培養。⑤機制調整。在用人機制上,要求有教師資格的臨床醫生必須有教學工作;在保障機制上,應增加經費投入,讓教師能夠專心致力于教學工作;并應鼓勵教師多報項目,爭取經費支持。
翟雙慶處長提出北京中醫藥大學為全國中醫院校之“首善”,具有輻射、榜樣、示范的作用,這與第一臨床醫學院在教學方面的突出地位是分不開的。現在醫學人才的需求集中體現在臨床技能過硬的應用型人才,為此我校將在未來進行一系列人才培養方式改革,第一臨床醫學院將承擔更多、更重大的教學任務,學校相關部門一定會給予積極支持。
第一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李澎濤,楊惠民處長表示將不斷進取,盡快召開各教學團隊建設座談會;要將教學經費用在實處,如教學研究、教學研討會、觀摩比賽等相關工作上;穩定教師隊伍,調動教師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東直門醫院教學水平。
最后,王新月教授作了總結發言,她認為這次會議不僅對于中醫內科學團隊的以往工作進行了有效梳理,學校各級領導高屋建瓴的發言為團隊今后的發展擬定了目標,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方法。在十二五建設期間,團隊將一如既往,團結協作,努力創新,做出更大的成績。
(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