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建設載體 拓展抓手
作為一門研究人體的生命、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傳統醫學,中醫學具有自然科學屬性。同時,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受到整個社會文化氛圍的影響,又具有社會科學屬性。
哲學社會科學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醫學在受到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影響、吸收古代哲學理論觀點的同時,也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如中醫學對精氣神的認識,對形神關系的認識,對人體結構與功能中陰陽關系的認識,對五臟之間功能失調的五行乘侮的認識等,都對古代哲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中醫學歷來就是與哲學社會科學密切融合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一直致力于探索培養大學生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共同發展的素質基礎。學校中醫人文學是中醫學與哲學、史學、倫理學、法學、外國語言文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相互交叉的一門新興學科,北京市級重點學科。在扎實開展學科建設、做實醫學與哲學社會科學融合的載體的同時,開拓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和平臺,形成了組織有力、制度完善、系統性強、特色鮮明的育人體系。
學校整合教務處、學工部、團委等職能部門,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部等教學單位,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中醫英語國際交流與傳播中心、衛生法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博物館、國醫堂等文化傳播陣地,形成了完整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機構,分工協作、密切配合。
學校通過有關制度,把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生學分管理。在完成好“兩課”課程教育的基礎上,把中國古代哲學基礎、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課程納入必修課。通過“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的模式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四十余門,圍繞提高醫學生素質教育水平開展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
學校注重打造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品牌。把參與奧運會、殘奧會、建國六十周年慶典等重大活動作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大平臺;鼓勵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擔當健康文化和傳統文化精粹的傳播使者,有效的營造了充滿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注重醫德醫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開展了大學生“雙色”主題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核心內容,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將高尚醫德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要求,開展白色主題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醫學與哲學社會科學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科學體系,都是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只有把醫學專業教育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并重,才能不斷提高醫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