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我校舉辦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大會,共敘學科建設與科技創新之大計,共商大學的未來建設規劃。教育部科技司高潤生副司長、科技部基礎司郭志偉副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王思成副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韓立煒副處長蒞臨大會并作精彩報告。我校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黨委副書記靳琦,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林志華,副書記、副校長翟雙慶,副校長王偉,副校長陶曉華出席了大會。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二級學院、附屬醫院負責人以及學??蒲腥藛T代表等共約300余人參加了大會。會議由谷曉紅書記主持。
首先,徐安龍校長致開幕詞。他向為學??茖W研究和學科建設做出貢獻的前輩和同仁表示感謝。他指出,五年來,學??茖W研究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科研經費穩步增長。北中醫敢于獨立濤頭,挑起原始創新的重任,開啟了航天中醫學、航海中醫學等具有中醫鮮明特色的原創型學術研究,并創立了具有中醫特色和優勢的生命科學,率先成立了生命科學學院。學校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學科躋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這是對學校近五年來砥礪奮進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充分肯定,標志著具有61年辦學歷史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總體實力真正達到了高等中醫藥教育的領先位置。學校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講述中醫好故事,唱出中醫好聲音,在俄羅斯圣彼得堡、澳大利亞悉尼和美國建立了中醫中心,為中醫傳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贏得了當地人民的認可。他強調,一要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人人都想為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做出貢獻的寬松而兼容并包的學術氛圍;二是人人要有比學趕幫超的學術和科研精神;三是學校也要在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政策和資金投入等領域給予支持,用中醫方法“內涵式”管理科研工作。最后,徐校長祝愿北中醫人乘著黨的十九大的東風,開啟北京中醫藥大學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新征程。
隨后,郭志偉副司長作了題為《 國家科技平臺的建設及運行管理》的專題報告。加快我校的科研平臺建設一直是學校關注的頭等大事,報告對學校科研平臺后續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潤生副司長作了題為《面向新時代的高校科技工作》的專題報告。報告解讀了“十三五”時期國家倡導科技創新精神,為全面提升高校的創新能力出臺的一系列的規劃、綱要和管理辦法。韓立煒副處長作了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促進中醫藥學科發展》的專題報告,她指出,三十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資助基礎科學研究中推動了中醫藥學科的進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相信在基金委“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的戰略指導下,中醫藥學科的基礎研究和學科發展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王思成副司長作了題為《“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的專題報告,他對學校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北中醫繼續勇于承擔行業發展責任,勇于攻堅克難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走開拓創新發展之路,將已經取得的成績作為起點,向“雙一流”建設目標大步邁進。王偉副校長作了題為《著眼雙一流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專題報告。學校以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深入推動了各項改革舉措,王偉副校長從學科和科技發展現狀、國家戰略需求、學校總體目標和具體措施四個層面進行了解讀和匯報。
大會主持人谷曉紅書記對以上專題報告都作出了精彩凝練的總結和點評,并代表學校黨委就報告內容提出了未來發展的期望和目標。她激勵我??蒲腥藛T和管理人員秉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不斷探索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當日下午至15日,大會還會繼續進行科技創新系列政策研討會、五校聯盟科技管理創新機制處長論壇、“雙一流”建設論壇、中醫學院名家講壇等分會場議程。
(文:宣傳部/圖:教育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