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由人文學院主辦、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和國際學院協辦的雙語教學技巧培訓會在人文學院舉行。培訓會由“中醫藥英語研究與國際傳播”研究方向帶頭人方廷鈺教授主持。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張立平教授出席了培訓會并致歡迎辭。人文學院教師以及我校部分研究生近50人參加了本次培訓會。
培訓會由我校聘請的三位外籍教師主講。來自澳大利亞的Robert Pluck先生結合自己在悉尼和北京中醫診所就診的不同經歷和感受,指出了由文化差異和價值觀不同造成的就醫尷尬,提出在中醫走向國際的進程中,中醫師需要了解國際規范,掌握跨文化交際技巧,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來自新西蘭的Gabrielle Luoni女士為大家做了互動式語言教學的示范課,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反思語言教學的目的與技巧。來自伊朗的Mohammad Hashemipour博士不僅用生動的語言闡釋了一位成功的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良好素質,同時也指出了目前中醫界存在的名詞術語翻譯不規范問題,認為中醫“現代化”不等于“西化”,中醫名詞術語規范工作應該由中國人來完成,并且翻譯中醫術語時要注意保持中醫特色。三位外籍教師的報告各具特色,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雙語教學的技巧和方法,在座的老師和同學爭相提問和發言,交流在醫學英語教學或學習中的心得體會。最后,國際學院副院長賈德賢教授做了熱情洋溢的總結發言。
此次培訓會旨在落實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中醫人文學”中的中醫藥英語研究與國際傳播建設計劃,促進我校雙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強化師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為推進我校雙語教學改革、加強交叉學科的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
(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