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我校“國學國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七場在教學樓三樓報告廳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員、全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孚琛教授作了《新道學引論》專題講座,國學院院長張其成主持講座。
胡教授在講座中,將儒家文化、西方文化與道學文化相互對比來講。幾千年來,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既相互分立又相互補充,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然而,在中國漫長的君主專制時期,道學思想一直受到正統的儒學思想的壓抑,但同時一批“新道家”使正在興起的新科學觀向道家思想復歸,將道家文化作為東西方文化融合的交匯點并以之為基礎建造一個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他認為,當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越來越認清中國道家的思想價值時,我國學者應該形成新道家學派,完成創立新道學的歷史使命。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狼文明”,儒家文明是“羊文明”,道家文明是“龍文明”。在文化上,要有所立必須有所破,“立”就是要創造性地詮釋道家文化并汲取東西方各種異質文化的精華創立有時代精神的新道學,“破”就是要揚棄儒學中的封建宗法觀念,取其人文思想和進取精神融入新道學之中。道學文化的精要為:參透自然、社會、人生的客觀規律,以道術秉要知本,以“無為”為體,以“無不為”為用,貫徹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退為進、以不爭為爭的策略思想。道學是以“反”為“動”,以“弱”為“用”的哲學,因而是真正強者的哲學。在社會觀上,新道學的核心思想是建構一個模擬自然界或人體生命的自組織、自調節的最優的自動化系統。在倫理上,尊道貴德是道家倫理學的核心。在個體生命上,新道學主張人要通過修道而達到真人的境界,而真人為純真無假的人,也即道教里的仙人。最后,他總結說,道學文化集中了自然、社會和人體生命的智慧,必將給21世紀的人類帶來希望。新道學文化不僅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東方的,更是屬于全世界的。
張其成院長作了總結發言。他說,面對當代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的社會問題,面對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召喚,在復興什么文化、中華文化以什么為主干問題上,學術界已經出現百家爭鳴的態勢,主要有儒家主干說、道家主干說、易家主干說三家。中醫學與道學關系極為密切,某些理論直接來源于道家。成書于西漢中期的《黃帝內經》中就引用了老子的很多語句,《黃帝內經》等不少醫書又被收入《道藏》。學習中醫必須高度重視道學、易學。
(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