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和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主辦,北京中醫藥學會、顏正華名醫工作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聯合承辦的國醫大師顏正華學術思想研討暨臨床中藥學學科服務發展高峰論壇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參加本次論壇的有國醫大師顏正華、國醫大師金世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北京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軍中醫藥學會會長楊明會、著名中醫藥專家翁維健教授、石國璧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中藥學院負責人等。本次大會開幕式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谷曉紅教授主持。
首先,北京中醫藥學會楊明會副會長致開幕詞,高度評價顏正華教授是臨床大家,德藝雙馨,深受患者愛戴。楊會長還指出弘揚顏老學術思想,傳承臨床經驗,促進臨床中藥學的發展,是名醫工作室和中醫藥學會的重要任務。會議接著播放了題為 “本草泰斗,巨匠心聲” 的顏正華教授錄像短片,片中顏老介紹了中藥學及臨床中藥學從建立到發展的過程。全國各地顏老弟子、學生向顏老獻字及鮮花,表達了對恩師的愛戴及感謝。
國醫大師金世元教授作為顏老30多年的老朋友為大會致賀辭,他說顏老為人忠厚誠實,平易近人,有求必應,樂于提攜后人,是德藝雙馨,學驗盡豐的專家。他贊揚顏老的專著《臨床實用中藥學》內容豐富,資料詳實,傳承了中藥學知識,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羅增剛宣讀了設立顏正華臨床中藥學科服務基地的決定。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市二龍路醫院、北京市懷柔區中醫醫院及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12家醫院成為首批顏正華臨床中藥學科服務基地。盧國慧司長、徐安龍校長、禹震副局長向基地頒牌,并贈送了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組織編寫的《顏正華臨床中藥學科服務手冊》口袋書。
徐安龍校長發表講話,指出北京中醫藥大學高度重視名醫工程建設和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并指出系統整理、發掘中醫學術流派思想的重要意義,同時對顏正華名醫工作室取得的建設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徐校長號召大家學習顏老忠誠事業、無私奉獻的赤子情懷,優良的醫德醫風和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的品質。徐校長還指出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突破中醫藥人才培養瓶頸的關鍵,在“全程化藥學服務理念”日益被認可和推廣的形勢和背景下,臨床中藥學必將在中醫藥健康事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希望未來名醫傳承工作應由點向面轉變,學術傳承向服務傳承轉變,將老中醫傳承落實到老百姓享受醫藥服務上。工作室應完成由項目組織向法人組織轉變,以法人的身份讓學術落地,開展更具體的服務,同時抓好12個傳承基地的規范化發展,切實把顏老學術思想落到學術及人才培養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王志勇副局長指出,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要全面正確認識中醫中藥的關系,促進中醫中藥協和發展,中醫是中藥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中藥是提高中醫療效的關鍵要素,二者一脈承源,相輔相成,不可分離,興衰與共。要加強臨床中藥學學科的建設,傳承好名老中醫的工作經驗。
隨后舉辦的臨床中藥學學科發展高峰論壇由羅增剛副局長主持。谷曉紅副校長做了題為《臨床中藥學科發展與建設的思考》的專題報告,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對臨床中藥學科發展、學科內涵與外延及主要研究內容等方面的貢獻,提出“藥教協同”新理念,并指出應依據臨床中藥學服務特點,培養“素質好、能力強、潛質高、視野寬”的應用型、復合型臨床中藥學人才。谷校長重點介紹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對臨床中藥學人才培養的探索,特別是開拓性的創建了臨床中藥學方向和4+2卓越臨床中藥師培養模式。北京中醫藥大學顏正華名醫工作室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中藥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張冰教授做了題為《學習·傳承·發揚顏正華臨床中藥學思想》的專題報告,總結了工作室挖掘梳理和全面學習顏老臨床經驗的成果與體會,提出要進一步傳承顏老臨床中藥學術思想、推動臨床中藥學科發展,發揚臨床中藥學服務理念,建立名醫工作室與學科建設相結合的臨床中藥師培養新模式,推動臨床中藥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并介紹了顏正華名醫工作室和臨床中藥學科編寫的《顏正華臨床中藥學科服務手冊》(口袋書)的編寫思路與計劃。
此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藥學部王麗霞、宣武醫院藥劑科林曉蘭、東直門醫院藥學部主任曹俊嶺圍繞基地建設分別做了臨床中藥服務與人才需求、中藥師參與臨床實踐模式的探討以及臨床中藥師培訓基地建設三個方面的報告。
論壇特邀專家對本次論壇進行了點評。全軍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肖小河所長提出“辨好證、選好藥、用好藥、創好藥”的臨床中藥學發展理念,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劉建勛教授贊揚了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的成就,提出臨床中藥學更能體現中藥與中醫的結合特色,同時提出臨床中藥學要注重與中藥藥理等學科加強跨學科人才的培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院長提出臨床中藥學隊伍的建立是社會發展和醫院管理及醫改的時代需求,盧國慧司長指出應從來源、成長發展等環節入手,抓好學科建設和考核評價,搭建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發揮大學主戰場的作用。
最后,屠志濤局長總結,指出本次論壇對傳承國醫大師顏正華學術思想起到良好推動作用,同時以“問題-目標-需求為導向”建設服務基地,是政府和名老中醫工作傳承室、重點學科及醫療機構基地的共同協作發展的創新嘗試和探索,具有示范作用。同時指出,本次會議論壇為臨床中藥學服務與轉化醫學、臨床中藥學管理與醫改、臨床中藥師培訓等工作提出寶貴建議,推動了臨床中藥學的學科發展。
出席此次論壇的還有山東省棗莊市衛計委主任馬守玉,顏正華教授的家人、同事、學生、弟子代表,全國部分中醫醫院的院長、科主任和專家、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批中藥骨干人才、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代表、各名醫工作室站代表、企業代表及新聞媒體等,共計近300人。
(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