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表彰首屆國醫大師的決定》,我校王玉川、王綿之、顏正華三位教授榮膺“國醫大師”稱號。
此次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國家級中醫大師。活動自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中醫藥系統39個單位86名推薦人選的材料,經過初評階段的審查,確認了74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經嚴格遴選和評委會專家組認真審核,最終確定了30位名老中醫(民族醫)入選“國醫大師”。
王玉川教授是我校終身教授、顧問,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歷任我校內經教研室主任、中醫系主任、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主任等職。曾先后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科協第二屆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第一屆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名譽理事等。王玉川教授是中醫界最早研究《內經》理論體系、學術內涵的中醫學家,是《內經》重點學科的創建者和主要學科帶頭人之一。對陰陽學說的演變、氣血循環理論、五行學說、運氣學說、河圖洛書等研究,均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重要的貢獻。曾先后主編了全國中醫院校教材第一、二版《內經講義》,發表了大量的《內經》研究學術論文,為《內經》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并使之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重點學科之一。多年來一直承擔《內經》、《中醫基礎理論》的一線教學工作,為中醫藥事業的薪火相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完成繁忙的教學研究工作之余,他堅持為普通百姓治病,擅長治療中醫內科各種疑難雜癥,如心血管疾病、風濕病、血液病等。王玉川教授為人謙和儒雅、不圖名利,他博覽群書、治學嚴謹,甘為人梯、提攜后學,是老一輩中醫學家的杰出代表,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綿之教授是我校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醫方劑學科創建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中醫藥專家,曾任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并先后兼任國家自然基金會生物部醫學學科委員、國家衛生部藥品評審委員會委員暨中藥分委員會主任、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暨中藥組組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重大成果評選委員會委員、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中心常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藥學會會長等職,從醫數十載,蜚聲海內外。王綿之教授用藥講究“寓防于治”、“藥與人合”、“祛邪不傷正”,對時疫熱病、內婦兒科及老年病的診治均有教高深的造詣,并多次應邀訪問日本、泰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和地區,以其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作為中醫方劑學科的創建人,他以飽滿的熱情,忘我的精神,嚴謹的學風投入到方劑學科的創建之中,制定了教學大綱,手訂現代中醫院校第一部方劑學教材,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方劑學分卷》等專著,總結出一整套中醫方劑教學法,在各級各類教學活動中被奉為典范,對于中醫方劑學科的構建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顏正華教授是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確定的第一批名老中醫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二、三批名老中醫經驗繼承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我校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藥研究所名譽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醫學藥學組成員、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醫藥組成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藥品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等職。是我國中藥學學科的主要創建人之一,為我國中醫藥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顏正華教授治學嚴謹,勤奮鉆研,推崇理論實踐緊密結合,中醫西醫相互學習。主持編寫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第一版《中藥學》教材,是我國中藥學學科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人。他既注重臨床實踐又注重教書育人,既注重傳統理論又注重現代研究。臨證論治,強調詳察細詢,四診合參;辨病辨證,有機結合。現雖已90歲高齡,仍堅持門診,筆耕不輟,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寶貴經驗奉獻給社會,服務于人類的健康事業。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