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5日,由宣傳部、研究生院共同組織的“岐黃師生絲路實踐,醫藥人文嶄新起點”2016年青年教師新疆主題社會實踐正式開展。
本次社會實踐團由針灸推拿學院副書記侯中偉帶領,包括基礎醫學院副書記范璐,馬克思主義學院萬宗鳳教授,宣傳部郎豐琪老師,研究生工作部李琬玢老師,第一臨床醫學院腦病科主治醫師馬大勇、急診科主治醫師孔令博、教育處李昕老師,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孫鑫,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鹿佳,第二臨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童佳歡,中藥學院博士研究生周靜洋,第一臨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梁亦俊、管理學院本科生楊文菊共14人,經過2千余公里長途旅程之后,于20日21時到達烏魯木齊市。一踏上新疆這片熱土,大家就被這里的清新空氣和西域風情深深吸引。由于2小時時差,這里太陽還未落山,大家感嘆祖國幅員遼闊,也對此次實踐活動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21日上午,實踐團首站來到新疆醫科大學。該校是我校掛職鍛煉合作單位,我校先后選派多位青年教師骨干赴疆進行掛職鍛煉。去年6月,我校校友會新疆分會在烏魯木齊成立,新疆分會加強了我校與新疆地區校友的聯系,推動和促進了兩校的交流合作及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在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斌芳,院辦公室主任葉生文的陪同下,實踐團一行參觀了新疆醫科大學,并就中醫文化的傳承發展、民族團結和青年責任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下午,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辦公室副主任王洪武的陪同下,實踐團一行來到了新疆自治區中醫醫院,參觀了中醫醫院藥房、康復中心、推拿科、病房等,大家在王洪武副主任的講解下全方位、多層次地了解了中醫醫院的發展史、管理理念、人才隊伍建設等。隨后,我校與院方舉行了座談會,我校社會實踐團一行,院方王洪武副主任,針灸科、推拿科專家、教師出席了座談會,新疆醫科大學針灸推拿學院30余名研究生參加了座談會。會上,王洪武副主任首先對我校社會實踐團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雙方今后能夠加強交流。我校侯中偉副書記對醫科大學表示感謝,并介紹了我校學科和學院的基本情況。他說,新疆自治區中醫醫院為新疆六分之一的百姓健康服務,我感受到這里的人文環境、管理理念、臨床特色和醫生們敬業的工作狀態,希望今后進一步加強學習交流,共謀發展。我校基礎醫學院副書記范璐說,北中醫和新中醫血脈相連,今年更是兩校建校60周年,希望兩校能協同創新,服務民族醫藥,互通有無,優勢共享。雙方就新疆醫科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生管理等進行了交流。座談會后,實踐團向參會學生贈送了我校研究生雜志《啟賢》。在當天團內交流會上,成員們總結了新疆醫科大學及自治區中醫醫院發展與管理值得參考、借鑒之處,也從自身角度與大家分享了參觀交流的收獲,更激發了大家對學習中醫和中醫工作的熱情。
座談會后,實踐團以新疆地區傳統醫學的開展、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為主題,對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職特色科室及具有中醫、民族醫學背景的在職醫務人員進行了調研訪談。調研采集了醫護人員的性別、年齡、學歷、教育經歷、所在單位、職稱、從事崗位、工作年限、從事中醫師工作年限等信息,并從傳統醫藥在臨床治療上的特色、對保障居民健康起到的作用、傳統醫藥在如今醫療環境中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醫與維族醫學的關系、如何在當地維族人口眾多這個群眾基礎上更好地開展維族醫學臨床工作、傳統醫學未來發展方向等多方面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交流。調研反映出新疆社會和諧、民生穩定的局面和醫藥人文在新疆建設發展中發揮的獨特作用,體現出醫藥人才教育對于民族團結、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日,實踐團舉辦了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并瞻仰林則徐像。大家從林則徐不畏艱難發展邊疆、建設邊疆的事跡中,學習到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拳拳愛國之情,感動之余紛紛表示應當繼承先人遺志,為建設祖國克艱克難、奮斗終生。23日,實踐團參觀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和八路軍駐疆辦事處。在古代,新疆邊陲地區人民以游牧為主,物質匱乏,中土地區處于和平盛世時,新疆也隨之發展,漢朝置都護府,唐代的絲綢之路、康乾盛世都是其中的代表。同時,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新疆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她的繁榮富強在中華民族復興中的重要地位。抗戰期間,毛澤民、陳潭秋、林基路等同志為解放新疆犧牲,這皆表明新疆自古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重要領土,唯有和平才能保證人民安定富足、國家繁榮昌盛。通過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深切感受到了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醫藥衛生進步的局面,更加領悟到今日新疆的來之不易,是各族人民、歷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繼、不斷奮斗而創造的。今日之和平應當倍加珍惜。
近年來,我校一方面通過考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醫藥資源及實踐基地的建立鞏固,深化與當地相關中醫藥產業、民族醫藥的產學研結合,使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整合臨床一線青年醫生,進行專家講座、社會調研、文化交流等活動,為西北基層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做出實際貢獻。在本次社會實踐中,大家通過了解新疆的現狀和當地居民的醫療訴求,領略當地居民的質樸與勤勞,堅定了提高自身技能,更好服務人民健康的信念。我校社會實踐活動在保持中醫藥特色的前提下,基于青年教師自身的研究興趣點,對其開展全面的專業實踐和思想教育,促進專業成長和全面發展,從而實現青年教師對國家和社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
(文/圖:宣傳部)